倒计时6天,四特×京东首届特香美酒节即将启幕!
酒,是流淌在华夏文明血脉中的诗意符号,承载着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哲学,凝结着技艺、文化与信仰的传承。作为特香型白酒的先驱,四特,以其独特的香型、精湛的酿造工艺、深厚的文化底蕴,以及不可复制的产区魅力,诠释着“特香”二字的真谛。
4月17日起,四特酒携手京东,将以首届特香美酒节为时代注脚,讲述一个关于传承、坚守与突破的东方酿造故事,这不仅是一场品牌与消费者的盛会,更是一次对中国特香白酒文明的精神溯源。
特香之源,传承千年的文明密码
四特酒的身世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殷商时期,自“仪狄”在这里酿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滴酒开始,樟树5000年的酿酒历史一直从未间断。
1637年,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编写“中国17世纪手工业百科全书”《天工开物》时,便以当时盛极一时的“清江土烧”等南方酿制技艺为原型,融会贯通,取其技艺精华并创作酒母、神曲、丹曲等制作方法,传承至今仍被奉为白酒行业经典指导著作,更成为四特酿造特香型美酒的理论基础。
四特酒以“浓、清、酱一口三香”的复合香气,成就了中国白酒香型版图中的独特坐标,更以“中国特香型白酒开创者”的身份,持续引领行业创新。
特香之路,
一部中国特香型白酒的开创史诗
从清代娄源隆到现代四特,四特酒跨越两个世纪的传承与创新,见证了中国白酒技艺的演进,更彰显了赣派酿酒文明的生命力。
清代道光年间,江西樟树作为“药都”和赣江商贸重镇,酿酒业已十分兴盛。娄源隆酒楼在传承樟树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升制曲技术,采用粮食固态发酵、精心酿造、延长储酒时间等特色技法,酿出的酒格外香醇,成为当时樟树酒业的代表。为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,娄源隆在酒坛上贴上四个“特”字,以示“特优”。至此,“四特酒”正式登上中国酒业舞台。
1952年,国营四特酒厂成立,传承娄源隆工艺精髓,凭借醇厚绵甜、诸香协调的风味,迅速成为江西地方名酒,也逐渐向全国市场渗透,成长为全国性品牌。1988年,周恒刚、沈怡方等全国知名白酒专家齐聚四特酒厂,经过深入考察和研讨,概括出四特酒“整粒大米为原料,大曲麺麸加酒糟,红褚条石垒酒窖,三型具备犹不靠”的工艺特点,正式认定四特酒香型为“特香型”。
特香之脉,
沉醉“酒国醉乡”的四特美酒
四特之所以能独树一帜,成为中国白酒特香型代表,离不开江西这片神奇水土的造化之功——这里的一石一水、一粮一菌,都在酒液中刻下了不可复制的风土密码。
四特酒厂所在地——樟树位于江西中部,恰到好处的位于北纬28°黄金酿酒带,四季分明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生态环境得天独厚,为酿制富有传奇风味的四特酒提供了源源不绝的“动力”。酿造原料甄选盖誉五谷之首的优质赣鄱稻米,颗粒饱满、米香浓郁、支链淀粉高、脂肪含量低,酿出的酒不仅呈香呈味物质丰富,酒质爽净,质量上乘。
四特酒独有的红褚条石窖池,其独特的微孔结构成为微生物繁衍的天然宫殿。而赣江流域的丰沛水系,不仅滋养了酿酒所需的优质稻米,更造就了窖池中独有的“温湿共振”环境,自然的呼吸节奏,构成特香酒“三香协调”的生态密码。
特香之约,
特香之路的凝练跨越时空的对话
从1952年四特酒厂在江西樟树落地生根,到如今四特特香酒走进千家万户、享誉全国,四特人走过了73年。这场特香美酒之约,传递的是特香美酒风味的独特体验,让更多人了解特香酒的独特魅力,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匠心精神!
4月17日起,四特携手京东,诚邀各界爱酒人士共襄盛举,一同见证中国特香型白酒的清香醇纯,共同探索特香酒的差异化魅力,感受跨越时空的文化与品质共鸣。诚待与您共享这场特香之旅,共绘白酒新篇章!